課程教學大綱——《心理學》
Educational Psychology
課程代碼:
課程類別: 專業必修課
適用專業:學前教育
學時數: 72(理論學時: 72 實驗學時:0 課外學時:0 )
周學時: 2
執筆人: 尚金鵬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 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主要研究學校情景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學規律。既要探討學生如何學習,又要研究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學習。該課程主要闡述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和原理及其在學校教育實踐中的應用。該課程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水平及實際應用能力,是一門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應用性的課程。對將來要從事幼兒園教育的學生起到很好的指導和幫助作用, 是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
二、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主要目標是:第一,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學概述、心理發展與個別差異、心理過程、個性心理、學習理論、學習心理、教學心理、社會心理與行為、心理健康與教師職業心理等內容。第二,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探索學校教育的心理規律,能夠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心理問題,為學生今后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和質量提供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指導;第三,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教育心理學理論素養,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發展觀、學習觀與教學觀,為學習其它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三、教學內容、基本要求及學時分配
第一章:緒論
教學內容
第一節:心理學概述
第二節:教育心理學概述
第三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1.掌握心理學的概念以及心理學流派
2.了解教育心理學的概念、發展和意義
3.掌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心理發展與個別差異
教學內容
第一節:心理實質
第二節:心理發展概述
第三節:心理發展的理論
第四節:個別差異
基本要求
1.了解心理的實質
2.掌握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3.了解心理發展的影響因素
4.理解心理差異的類型
5.掌握中小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第三章:認知過程
教學內容
第一節:注意
第二節:感覺與知覺
第三節:記憶
第四節:表象與想象
第五節:言語與思維
基本要求
1.了解注意的外部表現及種類,掌握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2.掌握感知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3.識記記憶的種類,理解遺忘原因與遺忘規律。
4.掌握想象力的培養方法。
5.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第四章:情緒情感與意志
教學內容
第一節:情緒情感
第二節:意志
基本要求
1.理解情緒情感的過程,掌握情緒情感的種類
2.了解中小學生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
3.識記自我防御機制的類型
4.掌握中小學生情緒調節的方法。
5.掌握意志的品質與培養。
第五章:個性心理
教學內容
第一節:個性傾向性
第二節:能力
第三節:人格
基本要求
1.了解需要層次理論及動機沖突的類型。
2.了解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能力結構理論
3.掌握能力培養的方法。
第六章:學習理論
教學內容
第一節:學習概述
第二節:一般學習理論
基本要求
1.理解學習的內涵及學生學習的特點;
2. 了解學習的分類;
3.了解相關心理學派的學習理論。
第七章:學習心理
教學內容
第一節:學習動機
第二節:學習策略
第三節:學習遷移
第四節:知識與技能
第五節:問題解決與創造性
第六節:態度與品德
基本要求
1.理解學習動機的含義。
2.理解學習遷移的含義。
3.掌握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4.掌握訓練學習策略的教學。
5. 掌握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教學策略。
6. 理解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7. 掌握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方法。
8. 掌握態度與品德的培養方式。
第八章:教學心理
教學內容
第一節:教學設計
第二節:課堂管理
基本要求
1.理解教學設計的概念及特征。
2.掌握教學設計的步驟。
3.理解課堂管理的目標及影響因素。
掌握維持課堂紀律的策略。
第九章:社會心理與行為
教學內容
第一節:社會態度與社會知覺
第二節:印象形成
第三節:人際關系與人際吸引
第四節:群體心理
第五節:社會影響
基本要求
1.理解社會態度的概念及功能。
2.理解社會知覺的概念及影響因素。
3.理解印象形成的效應。
4.理解減少社會惰化的有效途徑。
5.理解從眾、服從的原因及影響因素。
第十章:心理健康與教師職業心理
教學內容
第一節: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節:心理咨詢
第三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節:教師職業心理
基本要求
1.理解心理健康的含義及標準。
2.掌握促進心理健康的原則。
3.掌握心理咨詢的原則、方法及基本步驟。
4.掌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5.了解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及其維護措施。
學時分配:
序號 |
授課內容 |
學時 |
1 |
緒論 |
2 |
2 |
第二章:心理發展與個別差異 |
8 |
3 |
第三章:認知過程 |
12 |
4 |
第四章:情緒情感與意志 |
4 |
5 |
第五章:個性心理 |
10 |
6 |
第六章:學習理論 |
12 |
7 |
第七章:學習心理 |
14 |
8 |
第八章:教學心理 |
4 |
9 |
第九章:社會心理與行為 |
4 |
10 |
第十章:心理健康與教師職業心理 |
2 |
合計 |
|
72 |
四、教學環節安排與考核辦法
課堂教學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討論和報告為輔,期末試卷占60%,平時出勤和作業占40%。
五、建議使用教材及教學參考書
建議使用教材:
《心理學》
尚金鵬編著,鄭州大學出版社
教學參考書:
《教育心理學》
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學》
邵瑞珍,上海教育出版社
《當代教育心理學》
陳琦等,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心理學》
馮忠良等,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學》
張春興,浙江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學》,
張厚粲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